网站首页 -> 走进榆林 -> 经济现状 -> 正文
2013年榆林市经济社会发展
发布时间:2014-11-24 12:34:08  编辑:管理员

    2013年,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。面对煤炭价格下滑、投资增长放缓和民间借贷危机等一系列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,我们全面贯彻落实中省和市委的决策部署,围绕市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,迎难而上,综合施策,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、稳中向好。全市完成生产总值2846.8亿元,按可比价计算,增长8.8%;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27.9亿元,增长3.2%;财政总收入668.9亿元,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60.7亿元,增长19.6%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8.6亿元,增长10.5%。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26820元、8687元,增长11.1%、13.1%。

  ◆经济保持平稳运行

  出台了稳工业十项调控措施,工业经济企稳向好,原煤产量达到3.39亿吨,增长4.8%;原油1230万吨,增长5.9%;原油加工量386万吨,增长14.1%;天然气150亿立方米,增长16.8%;原盐112万吨,增长6.8%;发电量476亿千瓦时,增长7.4%;兰炭2237万吨,增长14.8%;金属镁33万吨,增长8.4%;电石167万吨,增长14.4%;精甲醇158万吨,增长19.3%;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01亿元,增长9.6%。不断健全项目包抓包联和考核督查机制,积极破解制约因素,着力解决阻工问题,10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06.9亿元,小纪汗煤矿等22个项目建成或基本建成。通过设立2亿元专项企业扶持资金、召开银企对接会、推动民企与国企深度合作等措施,帮助非公企业渡难关,非公经济实现持续增长,增加值达到1107亿元,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8.9%,比2012年提高了1.3个百分点。

  ◆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

  出台了全市现代产业体系等一系列规划,为有序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明确了方向和任务。一批重大转化项目逆势而上,陕西有色榆林铝镁合金等6个资源转化项目建成投运。工业园区建设迈出新步伐,榆神工业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,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。煤炭、兰炭产业整合提升取得阶段性成果,全市地方煤矿整合为230处,单井规模达到97万吨/年;44个涉及兰炭项目整合为10个综合利用项目,淘汰落后产能955万吨。新能源产业迈上新台阶,靖边建成全省首个“百万千瓦新能源示范县”。传统轻纺产业稳步振兴,羊毛防寒服产销额占到全国的75%以上,获得“中国羊毛防寒服名城”称号。现代特色农业再结硕果,粮食总产量达到154.8万吨,实现“十连丰”;榆林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升级为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;认定省级现代农业园区34个,发展家庭农场2.6万个,流转土地162万亩,均居全省第一。旅游文化产业取得新突破,融资注册14亿元的榆文旅公司挂牌成立;神木石峁遗址入选世界十大田野考古发现;全市接待游客1470万人次,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5亿元,分别增长25.6%、28.2%。科技创新成效显著,榆林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报批工作基本完成,世界首个华电“循环硫化床煤制芳烃技术”、全球首创的神木富油“中低温煤焦油全馏分加氢技术”通过中国石化联合会科技成果鉴定,神木兰炭与捣固焦配合用于高炉炼铁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,我国首套规模最大的催化裂解制乙烯装置封顶。

  ◆城镇化建设取得新突破

  中心城区框架进一步拉大,“一城五区”格局初步形成;建榆路、榆阳河大桥等28个路桥项目建成通车;榆溪河生态长廊提升改造工程顺利推进,东沙生态公园一期工程竣工,榆林大道、环城北路等13条道路绿化全面完成;“四城联创”全面推进,获得“省级文明城市”称号,省级环保模范城市通过验收,“智慧榆林”和“智慧城管”启动建设,榆林城市“一卡通”与全国联网。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加快,《榆林市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(2013—2030年)》编制完成;横山撤县设区、神木撤县设市工作上报国务院待批;锦界、东坑两个省级重点示范镇建设完成投资11.8亿元,12个市级重点示范镇和12个市级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建设全面展开;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2.8%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,省市帮扶、北部县对口帮扶、企业援助、人才帮扶的“四位一体”振南模式进一步完善,振南项目总投资达到10.2亿元。

  ◆老百姓享受到更多发展成果

  在财政减收压力大的情况下,“两个80%”得到全面落实,民生支出达360亿元。教育事业优先发展,全市实施了“15年免费教育”,52.6万名学生受益;榆林城区高新二小、市一中等10所新建学校建成投用;榆阳、神木、靖边通过“双高双普”验收,府谷建成省级教育强县。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发展,市一院二期工程主体封顶,市二院装修工程全面推开,市三院开工建设;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深入推进,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进一步巩固完善,药品价格平均下降30%,医疗服务县镇一体化改革全面启动。劳动就业形势稳定,城镇新增就业2.7万人;转移农村劳动力65.3万人,创收71.2亿元。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,新农合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、城乡低保、城镇职工退休养老金和工伤保险7项标准全部高于全省水平,其中新农合筹资标准每人每年提高到415元,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都提高到1260元,城乡低保分别提高到4800元、2320元。保障房建设稳步推进,新开工各类保障房29434套。扶贫开发力度加大,实施移民搬迁7571户、28570人,10.7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。平安榆林创建深入推进,安全生产形势稳定,组织开展了信访“三百”活动,在全市推行了社会治安“四色分级”预警机制,社会治安满意率全省排名提升了2个位次。

  ◆基础瓶颈制约逐步缓解

  交通体系日趋完善,榆佳高速建成通车,神佳米高速(神佳段)开工建设;沿黄公路一期工程路基全线贯通,定边过境公路建成通车。水源工程建设加快推进,王圪堵水库实现低水位通水,绥德、吴堡、佳县、子洲4个县城供水管网改造顺利实施;新建农村安全饮水供水工程587处,解决了30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。电力保障更加有力,榆林首条750千伏电厂上网线路并网运行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,完成绿化造林105.5万亩;治理水土流失1216.5平方公里。节能减排扎实有效,全省排污总量预算和排污权交易试点启动,榆横工业区污水处理厂建成投用,神木、府谷等7个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完成,榆林城区、各县城垃圾处理率分别提高到89.3%和60%,污水处理率分别提高到73.8%和69%。榆林城区好于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22天,其中一级天数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,达到99天,同比增加49天。

  ◆发展活力明显增强

  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积极进展,我市成为省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,省级金融综合改革试点市建设启动,府谷县省级民营经济转型升级试验区建设有序推进,食品药品监管改革工作顺利完成。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不断深化,全市2873个预算单位纳入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范围,覆盖率达到89%;市县公务卡制度改革全面启动。招商引资数量质量双提升,实施招商引资项目280个,资金到位603.5亿元,其中非能化类项目占到80%。金融市场保持基本稳定,全市新开业农村商业银行4家,新增保险机构3家;采取区别对待、分类处置、打调结合的办法,有力地打击了非法集资,民间融资风险得到有效控制。政府自身建设成效明显,“八项规定”得到有效落实,会议、文件数量大幅压缩,“三公”经费下降15%;开展了8次公民代表走进市政府活动;县区、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,村(社区)便民服务室覆盖率达到60%,办理便民服务事项59.8万件;自觉接受人大、政协、人民群众和新闻媒体的监督,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17件、政协委员提案335件,办复率均达到100%。

  一年来,司法、物价、计生、体育、统计、审计、工商、质监、人防、供销、气象、扶残助残、民族宗教、国防和军队建设等都取得了新成绩。

公园一期工程竣工,榆林大道、环城北路等13条道路绿化全面完成;“四城联创”全面推进,获得“省级文明城市”称号,省级环保模范城市通过验收,“智慧榆林”和“智慧城管”启动建设,榆林城市“一卡通”与全国联网。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加快,《榆林市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(2013—2030年)》编制完成;横山撤县设区、神木撤县设市工作上报国务院待批;锦界、东坑两个省级重点示范镇建设完成投资11.8亿元,12个市级重点示范镇和12个市级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建设全面展开;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2.8%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,省市帮扶、北部县对口帮扶、企业援助、人才帮扶的“四位一体”振南模式进一步完善,振南项目总投资达到10.2亿元。 

  ◆老百姓享受到更多发展成果

  在财政减收压力大的情况下,“两个80%”得到全面落实,民生支出达360亿元。教育事业优先发展,全市实施了“15年免费教育”,52.6万名学生受益;榆林城区高新二小、市一中等10所新建学校建成投用;榆阳、神木、靖边通过“双高双普”验收,府谷建成省级教育强县。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发展,市一院二期工程主体封顶,市二院装修工程全面推开,市三院开工建设;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深入推进,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进一步巩固完善,药品价格平均下降30%,医疗服务县镇一体化改革全面启动。劳动就业形势稳定,城镇新增就业2.7万人;转移农村劳动力65.3万人,创收71.2亿元。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,新农合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、城乡低保、城镇职工退休养老金和工伤保险7项标准全部高于全省水平,其中新农合筹资标准每人每年提高到415元,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都提高到1260元,城乡低保分别提高到4800元、2320元。保障房建设稳步推进,新开工各类保障房29434套。扶贫开发力度加大,实施移民搬迁7571户、28570人,10.7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。平安榆林创建深入推进,安全生产形势稳定,组织开展了信访“三百”活动,在全市推行了社会治安“四色分级”预警机制,社会治安满意率全省排名提升了2个位次。

  ◆基础瓶颈制约逐步缓解

  交通体系日趋完善,榆佳高速建成通车,神佳米高速(神佳段)开工建设;沿黄公路一期工程路基全线贯通,定边过境公路建成通车。水源工程建设加快推进,王圪堵水库实现低水位通水,绥德、吴堡、佳县、子洲4个县城供水管网改造顺利实施;新建农村安全饮水供水工程587处,解决了30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。电力保障更加有力,榆林首条750千伏电厂上网线路并网运行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,完成绿化造林105.5万亩;治理水土流失1216.5平方公里。节能减排扎实有效,全省排污总量预算和排污权交易试点启动,榆横工业区污水处理厂建成投用,神木、府谷等7个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完成,榆林城区、各县城垃圾处理率分别提高到89.3%和60%,污水处理率分别提高到73.8%和69%。榆林城区好于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22天,其中一级天数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,达到99天,同比增加49天。

  ◆发展活力明显增强

  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积极进展,我市成为省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,省级金融综合改革试点市建设启动,府谷县省级民营经济转型升级试验区建设有序推进,食品药品监管改革工作顺利完成。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不断深化,全市2873个预算单位纳入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范围,覆盖率达到89%;市县公务卡制度改革全面启动。招商引资数量质量双提升,实施招商引资项目280个,资金到位603.5亿元,其中非能化类项目占到80%。金融市场保持基本稳定,全市新开业农村商业银行4家,新增保险机构3家;采取区别对待、分类处置、打调结合的办法,有力地打击了非法集资,民间融资风险得到有效控制。政府自身建设成效明显,“八项规定”得到有效落实,会议、文件数量大幅压缩,“三公”经费下降15%;开展了8次公民代表走进市政府活动;县区、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,村(社区)便民服务室覆盖率达到60%,办理便民服务事项59.8万件;自觉接受人大、政协、人民群众和新闻媒体的监督,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17件、政协委员提案335件,办复率均达到100%。

  一年来,司法、物价、计生、体育、统计、审计、工商、质监、人防、供销、气象、扶残助残、民族宗教、国防和军队建设等都取得了新成绩。

 


   
 

Copyright © 2011-2024 All Rights Reserved

版权所有 © 2011-2024 榆林贸促网

网站备案:陕ICP备20007665号-1 

 

地址:榆林市高新区榆溪大道市委大院 邮编:719000

电话:0912-8139015 传真:0912-8139011

技术支持:张掖新能科技有限公司